這一句投資自己,那一句投資自己,大家常常在生活周遭聽到的投資自己,到底是為了什麼投資自己 ?
這本書是我第一本自發性讀的書,在我當完兵,開始第一份工作約2個月左右時讀的。
當時是因為工作的很苦悶,一方面是工作的時間太長,一方面是工作上的人、事、物問題。
原本只是想為這種苦悶找個出口,所以開始看書,希望能改變,讓自己的心境更開闊。
"富爸爸,窮爸爸" 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或聽過,也有許多的blogger、youtuber分享過這本書,
並且將重點放置於資產、負債、現金流的概念上。
但其實我在看這本書之前就知道了裡面現金流的觀念,所以在之前一直覺得 : 「這本書沒有看的必要阿,為什麼我要花時間去看些自己早就已經知道的東西呢 ?」
看完之後的確,在現金流的部分跟我所了解到的是差不多的,但我得到的卻是其他的啟發。
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,兩個小男孩在打工中發現,雇主會常常把很多漫畫書剪一半還給書商,表示這本書沒出售。
小男孩們看到了商機 :「如果我們可以把這些漫畫書拿下,那是不是可以用來賺一筆呢?」
於是小男孩們預計將說服雇主把漫畫書留下,並且用收費圖書中心的方式,收取低廉的費用,如此社區中的小朋友能夠來這個圖書中心,並且花費很少的錢就能夠看到很多的漫畫書,社區小朋友們開心,我們也有錢賺,豈不是雙贏的局面。
於是在跟雇主談完後,雇主願意將書留給他們,並開出一個條件 :「這些書不許轉售」(還好這條件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意)
隨即他們找了個地下室,生意開始動了起來,也成功賺到了不少錢,故事講到這,有什麼啟發呢 ?
有些人可能會想 :「這些小朋友很聰明阿 ! 這些小朋友敢衝阿 ! 這是他們幸運剛好遇到這個機會啊 ! 」等等之類的。
但這故事突然打醒我一點,賺錢的機會可能就在你我的身邊,端看的是你有沒有發現而已。
假如我們將自己的過去套用到這兩位小男孩上,我們真的能想到可以這樣賺錢嗎。
我們是不是看到漫畫書被丟掉頂多覺得 : 「啊 ! 好可惜」,或甚至就僅止於接收到這件事。
我們來分析看看,為什麼他們會看到這個商機,而我們不會呢 ?
因為他們已經有一直在想過該如何"賺錢"這件事,這顆種子在他們的心中漸漸越長越茂密。
並且也受到了富爸爸的循循善誘,知道要讓錢來幫你賺錢,利用你能得到的東西來幫你賺錢,並非一小時多少錢的薪水概念。
小男孩們的腦袋從那時起便開啟了這顆雷達,搜尋周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可以幫助他們賺錢,這一連串的行為才是真正導致他們抓住機會的關鍵因素。
我們再將上述一連串的行為往下拆分,其中包含了兩點。
如果你是這麼想的話,無非就是拿你活到這把年紀的見識在跟孩子們的見識做比較。
我們要想想,他們是孩子呀,我們在那把年紀時在幹嘛?我是不知道各位孩子的時候是在幹嘛拉,但我自己對那段時期的自己,是幾乎沒什麼印象了,也就表示那段時間我應該是虛度了(我還小嘛,就別見怪了。)
他們將自身的眼界,格局,拉到了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去了。
那我們的人生下一個階段是什麼呢,就我來說的話,無非是兩種情況
1.賺到了足夠的錢,家庭幸福美滿,準備可以退休,當個人生勝利組囉!!
2.還沒賺到足夠的錢,還得繼續拖著老命打拼
如果是1的話我就不用擔心了,那如果是2呢?我該怎麼辦呢?
就恭喜你完成了認知的升級,意識到了這件事了。
既然我們沒有現實生活中的富爸爸,只好去書裡面找富爸爸囉。
千投資萬投資都不如投資在自己的腦袋上,我相信這也是大家在生活中,聽父母說,聽老師說,聽誰誰誰說,聽到爛了的人生大道理。
但他們說的都是以一個"打工者思維"的概念去投資自己腦袋,為了未來可以得到一份更高薪更穩定的工作,念好書,考好試,然後自然而然就可以成為「人生勝利組」。
讓我們抬起頭看看周遭那些很會考試的人,你會發現,這根本不是什麼自然界目前堅不可摧的熱力學定律。
許多這些「人生勝利組」在得到穩定的工作後便停止了自己的學習,甚至過著每天為了要賺錢,而去上著自己覺得很痛苦的班。
每天早上不想起床,因為起床了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上班,上班要面對的就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,甚至是謾罵,那終於熬到下班,到了晚上12點卻遲遲捨不得睡覺, 因為想著睡完覺醒來又要面對的是那不想面對的上班。
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為了錢,只能像個正在生產的孕婦一樣,繼續咬著牙忍下去。
但讓我們回頭審視一下,這一整個循環中到底什麼是你想要的?
「錢」
什麼是你不想要的?
「上班」(如果你真的很愛上班的話,抱歉)
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既不上班又可以賺錢呢,我們為什麼不能用我們喜歡的方式賺錢呢 ?
書中的投資自己的腦袋便是要我們學習財務知識,了解錢到底是什麼,如何利用金錢的力量來幫助我們賺錢,早日脫離老鼠賽跑的循環。
我相信投資自己是為了可以漸漸地往這個目標邁進,並跳脫出老鼠賽跑的循環,而不是只為了可以在這個循環中取得24K純金打造的滾輪而已。
並且將重點放置於資產、負債、現金流的概念上。
但其實我在看這本書之前就知道了裡面現金流的觀念,所以在之前一直覺得 : 「這本書沒有看的必要阿,為什麼我要花時間去看些自己早就已經知道的東西呢 ?」
看完之後的確,在現金流的部分跟我所了解到的是差不多的,但我得到的卻是其他的啟發。
時時刻刻觀察周遭的機會
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,兩個小男孩在打工中發現,雇主會常常把很多漫畫書剪一半還給書商,表示這本書沒出售。
小男孩們看到了商機 :「如果我們可以把這些漫畫書拿下,那是不是可以用來賺一筆呢?」
於是小男孩們預計將說服雇主把漫畫書留下,並且用收費圖書中心的方式,收取低廉的費用,如此社區中的小朋友能夠來這個圖書中心,並且花費很少的錢就能夠看到很多的漫畫書,社區小朋友們開心,我們也有錢賺,豈不是雙贏的局面。
於是在跟雇主談完後,雇主願意將書留給他們,並開出一個條件 :「這些書不許轉售」(還好這條件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意)
隨即他們找了個地下室,生意開始動了起來,也成功賺到了不少錢,故事講到這,有什麼啟發呢 ?
有些人可能會想 :「這些小朋友很聰明阿 ! 這些小朋友敢衝阿 ! 這是他們幸運剛好遇到這個機會啊 ! 」等等之類的。
但這故事突然打醒我一點,賺錢的機會可能就在你我的身邊,端看的是你有沒有發現而已。
假如我們將自己的過去套用到這兩位小男孩上,我們真的能想到可以這樣賺錢嗎。
我們是不是看到漫畫書被丟掉頂多覺得 : 「啊 ! 好可惜」,或甚至就僅止於接收到這件事。
我們來分析看看,為什麼他們會看到這個商機,而我們不會呢 ?
並且也受到了富爸爸的循循善誘,知道要讓錢來幫你賺錢,利用你能得到的東西來幫你賺錢,並非一小時多少錢的薪水概念。
小男孩們的腦袋從那時起便開啟了這顆雷達,搜尋周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可以幫助他們賺錢,這一連串的行為才是真正導致他們抓住機會的關鍵因素。
我們再將上述一連串的行為往下拆分,其中包含了兩點。
1. 認知上的改變--意識到"賺錢"這件事
大家看到這點心裡一定會想 : 「不就賺錢嘛,誰不知道呢?我也知道要賺錢啊 ! 」
如果你是這麼想的話,無非就是拿你活到這把年紀的見識在跟孩子們的見識做比較。
我們要想想,他們是孩子呀,我們在那把年紀時在幹嘛?我是不知道各位孩子的時候是在幹嘛拉,但我自己對那段時期的自己,是幾乎沒什麼印象了,也就表示那段時間我應該是虛度了(我還小嘛,就別見怪了。)
他們將自身的眼界,格局,拉到了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去了。
那我們的人生下一個階段是什麼呢,就我來說的話,無非是兩種情況
1.賺到了足夠的錢,家庭幸福美滿,準備可以退休,當個人生勝利組囉!!
2.還沒賺到足夠的錢,還得繼續拖著老命打拼
如果是1的話我就不用擔心了,那如果是2呢?我該怎麼辦呢?
就恭喜你完成了認知的升級,意識到了這件事了。
2. 投資自己
既然我們沒有現實生活中的富爸爸,只好去書裡面找富爸爸囉。
千投資萬投資都不如投資在自己的腦袋上,我相信這也是大家在生活中,聽父母說,聽老師說,聽誰誰誰說,聽到爛了的人生大道理。
但他們說的都是以一個"打工者思維"的概念去投資自己腦袋,為了未來可以得到一份更高薪更穩定的工作,念好書,考好試,然後自然而然就可以成為「人生勝利組」。
讓我們抬起頭看看周遭那些很會考試的人,你會發現,這根本不是什麼自然界目前堅不可摧的熱力學定律。
許多這些「人生勝利組」在得到穩定的工作後便停止了自己的學習,甚至過著每天為了要賺錢,而去上著自己覺得很痛苦的班。
每天早上不想起床,因為起床了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上班,上班要面對的就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,甚至是謾罵,那終於熬到下班,到了晚上12點卻遲遲捨不得睡覺, 因為想著睡完覺醒來又要面對的是那不想面對的上班。
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為了錢,只能像個正在生產的孕婦一樣,繼續咬著牙忍下去。
但讓我們回頭審視一下,這一整個循環中到底什麼是你想要的?
「錢」
什麼是你不想要的?
「上班」(如果你真的很愛上班的話,抱歉)
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既不上班又可以賺錢呢,我們為什麼不能用我們喜歡的方式賺錢呢 ?
書中的投資自己的腦袋便是要我們學習財務知識,了解錢到底是什麼,如何利用金錢的力量來幫助我們賺錢,早日脫離老鼠賽跑的循環。
我相信投資自己是為了可以漸漸地往這個目標邁進,並跳脫出老鼠賽跑的循環,而不是只為了可以在這個循環中取得24K純金打造的滾輪而已。
想早日退休,就得先想清楚,該如何做--富爸爸,窮爸爸
Reviewed by Endy
on
2月 20, 2019
Rating: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