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cent Posts

Seo Services

Sports

Seo Services

第四週--學懂成本概念,就學懂經濟學一半了

1.一句話給成本下定義

故事

有位商人,他開了一家採石場,他在採石場旁邊買了一塊空地,上面還有魚塘,於是就有人問他,"你買這塊地是為了賣魚,還是為了開發房地產呢?",他說,"什麼都不是,我就是為了把它空著才買它的。"

這就奇怪了,為什麼要為了空著而買地呢?

他說,要是我不買,就會有房地產開發商來建房子,然後就會有居民住進來,然後因為我這採石場聲音太大去告我,所以我算一算,把旁邊這塊地買來空著,對我的經濟效益最大。

論述

從上面這個故事仔細推敲可以發現

這位商人會願意把這塊地買來放著,就是因為它評估過,旁邊這塊地如果來開發房地產、修建博物館、或是就這樣空著,對商人來說,空著的經濟效益最大,成本最小。

而把地空著的成本又是什麼呢?是從這塊地的其他用途中,經濟效益最大的那個選項。

假設這塊地除了空著,商人就只想到拿來開發房地產,或修建博物館,而其中開發房地產可以賺的錢又更多,那商人計算出來的成本,就是把這塊地開發房地產的收益。

從上述又可以發現,成本概念難就難在這,商人並不知道開發房地產跟修建博物館實際上能有多少收益,甚至不知道除了開發房地產與修建博物館外,還有什麼其他的用途。

所以成本的概念就牽扯到了這位商人的遠見與想像力,商人能夠洞見的越遠越明確,想像力能夠更強,那商人計算出來的成本就會越精準,說不定就有可能看到除了空著之外,還有其他經濟效益更高的選項。

結論

用一句話給成本下定義 : 成本是放棄了的價值最高的代價。

做一個選擇,你放棄的是所有其他選項中,價值最高的那個選項,不管是上述看的見的還是看不見的。

選項是選項的成本,選項與選項之間互為成本。

2.你的成本由別人決定

故事

負面感受不是成本

我決定在後院修建一個泳池,這中間我需要很辛苦,流汗,後院甚至有一段時間會很髒亂等等,但這些都不是修建泳池的成本。

我放棄的選項,是在這裡搭帳棚,而搭帳棚一樣會帶來各種的負面感受。

我們用數字來表示,假設修建泳池的正面感受是100分,負面感受是70分,那修建泳池的幸福感就是30分。

搭帳棚的正面感受是50分,負面感受是10分,那搭帳篷的幸福感就是40分。

所以要比的是修建泳池與搭帳棚這兩個選項,而不是修建泳池的正面感受與負面感受。

你的成本有別人決定

我們家在黃金地段上有個祖傳的鋪位,是在賣茶葉蛋的,那這個鋪位是我們家自己的,不用繳租金,所以繼續賣茶葉蛋的成本是零,這個想法是對的嗎?

當然是錯的,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,我這個鋪位租給別人,可以賺到很多很多錢,那我的成本就是把這個鋪位租出去所能賺到的錢。

而這個租金又是誰決定的呢?

不是我,是社會上的大家對於這個鋪位租金的看法所決定的,在黃金地段上,有人肯跟我用10萬租一個月,爛地段上,最高只有人願意跟我用1萬元租一個月,所以這個成本,是由社會大眾決定的。

而這其中的成本就是,有人肯跟我用10萬元租這個,黃金地段的茶葉蛋舖的租金。

論述

以往大家都在講,勿忘初衷,而勿忘初衷難就難在,世界一直在變,而我們做任何選擇,任何事情的成本也一直在變,有可能在某個時候,成本已經大到我們無法承受了,那我們就無法繼續守著那份初衷了。

結論

做一件事情的負面感受不是成本,是付出的最大代價才是成本。

而這個代價有多大,往往都是取決於社會評價。

從一個鋪位的用途選擇、租金收入,一個人的職業選擇、工作收入,甚至到你做出任何選擇所付出的代價,很大的程度都是由社會給你評價的。

3.別只盯著錢

故事

貨幣成本不是全部成本

我們去學校念書,離學校近一點的地方租金貴,但你省下來的是時間,這也是成本,我們得看到。

去小7買東西,比去全聯買更貴,但可以省下更多時間跟很多麻煩,這時候總成本可能更低。

募兵制比徵兵制更便宜

表面上看來只要法律一下來,所以男生只要沒什麼缺陷,年齡到就是要當兵,而且薪水只要一個月給1萬就好,看起來好像很划算。

但我們要想,國家多了一個兵,但卻可能少了一個化學家、一個音樂家、一個企業家,這整個算起來對國家是虧損的阿。

來看募兵制,可能花3萬元可以徵到一個兵,但著個兵絕對不會是個月領4萬元的化學家,他會選擇去當化學家,在實驗室裡吹冷氣做實驗,而不會來當兵,當化學家的成本是當兵的薪水3萬,但當兵的成本是當化學家的薪水4萬,還有吹冷氣不用在外面曬太陽的幸福感。

要是把這個尺度放大到整個國家的話,一個兵可能開戰的時候多打死一個敵人,但一個化學家能為國家產生的收益,可能是發明一種新藥,讓士兵的死亡率降低。

所以硬要逼著一個化學家去當兵的話,那對於整個國家的虧損是不可估量的啊!!

中間商賺價差,反而讓商品更便宜

我們再超市買一瓶水可能10元,但這瓶水出廠的價格,可能只有1元,有人就會說,這中間商賺取了巨額的暴利,要是沒有中間商該有多好,這個想法是對的嗎?

當然是錯的,要是沒有中間商,你得去到這瓶水的產地,只為了買一瓶水,而且你還得自己篩選廠商喔,有可能你買到不肖廠商的水,喝完還拉肚子。

除此之外,你說中間商在這之間賺取了百分之90的暴利,那還是太高拉,但你得想想,這已經是中間商能賺取的最低比例拉,因為中間商與中間商之間也有競爭,誰能夠用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好的服務,我們就會選誰。

所以你在隔壁超商買到的這瓶10元的水,已經是在所有可能性中,所付出的最低成本了。

所以若要真想讓價格降下來,不應該是去硬壓中間商的價格,而是要開放制度,使其更寬鬆,讓更多的競爭者進來,如此才能在許多競爭者中,找到最優的解法。

結論

我們不僅僅要看到貨幣成本、看到錢,還得要看到錢以外的其他成本,每當做決策的時候,權衡的應該是全部成本。

大多數的情況下,中間商是幫我們減少總成本,而不是增加總成本,中間商之間的競爭,也會使我們的總成本降到最低。

4.沉沒成本不是成本

故事

"沉沒成本"知易行難

買票進電影院看電影,20分鐘過後你發現是部爛片,你會直接起身走人嗎?

錢已經付了,有看完沒看完,這筆錢都收不回來,已經不再是成本了,最有效益的應該是當場離開,去做更有意義的事。

要用邊際成本來決定行為選項

假設我們有A、B,2個方案,A方案說,如果我們投入100元,就能得到150元的回報。

B方案說,如果我們投入200元,就能得到200元的回報。

這時候,如果都還沒開始投入,我們當然會選擇B方案。

但如果A已經投入了90,而B都還沒開始投入,這時候你就會因為A的邊際回報要比B方案高,而選擇A。

所以A和B方案不是絕對的,是要根據當下的情況,去判斷A和B哪一個的投資報酬率更高來決定的。

邊際概念在產業政策中的運用

我們可以用這個概念來看看未來的4G與5G市場,如果都是從0開始,當然大家都會選擇5G。

但是現在4G已經建成了,5G還沒開始,這時候到底該不該引入5G呢?

4G的供應商可以威脅5G供應商說,我們的沉沒成本不是成本,可以把費用降低到你5G進來賺不到錢,用戶不願意買你的服務。

所以當5G的性價比不夠高的話,用戶可能會將就著繼續用著便宜的、沉沒成本已經為0的4G。

結論

沉沒成本不是成本,這句話知易行難阿~~

我們要學會當機立斷,既然沉沒成本不是成本,我們用來指導未來行動的指標,就是要根據現在的情況,判斷未來哪個選項的投資報酬率更高。

就是要盯住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。
第四週--學懂成本概念,就學懂經濟學一半了 第四週--學懂成本概念,就學懂經濟學一半了 Reviewed by Endy on 4月 08, 2019 Rating: 5

沒有留言:

Ad Home

ads 728x90 B
技術提供:Blogger.